《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主辦的專業(yè)性學術期刊。1995年創(chuàng)刊,現為月刊,國際刊號ISSN:1007-9424,國內刊號CN:51-1505/R。本刊主要刊登普外專業(yè)和相關學科的臨床研究成果,以及與臨床聯系緊密的基礎研究、實驗研究成果與進展。本刊面向臨床,突出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提高與普及兼顧,為提高廣大普外專業(yè)醫(yī)生的疾病診治水平服務。
本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文生物醫(y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美國化學文摘(CA)、 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英國國際農業(yè)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WHO 西太平洋地區(qū)醫(yī)學索引(WPRIM)等國內外數據庫收錄。
主要欄目
述評、基礎與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移植工程、臨床經驗交流、新術式及新技術介紹、腹部影像、綜述、講座、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等欄目。
投稿須知
1.《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來稿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稿主題,且中文文題一般宜控制在20個漢字以內為宜。
2.作者姓名署于文題之下,作者署名順序應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后不應再作更改。若作者系多單位的需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注明序號1、2、3 等字樣,再在作者署名下面列出作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
3.論著及綜述類文稿均應附中英文摘要,短篇論著類文稿應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4 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中文摘要限400字以內,英文摘要以400個實詞左右為宜,放中文關鍵詞之下。
4.論著、短篇論著及綜述類文稿均應標注中文關鍵詞,放中文摘要下面,有英文摘要者還應給出英文關鍵詞,放英文摘要下面。一般每篇文稿可選3~5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英文關鍵詞均不能用縮寫。
5.論著類文稿通常分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及參考文獻5部分。文內標題層次序號:文內一級標題序號用1,2,3… ;文內二級標題序號用1.1,1.2,1.3… ;文內三級標題序號用1.1.1,1.1.2,1.1.3, … ;余類推,一般分三級標題即可,若再有可用①、②、③、④……形式接排。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書寫,后空一字距后再接著書寫標題。
6.醫(y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 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得用商品名。
7.圖表力求簡明,設計應科學,避免與正文重復。凡能用少量文字說明的數據資料盡量不用圖表。正文與表中數據應認真核對,準確無誤,表內數據同一指標的有效位數應一致。
8.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1991年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
9.數字執(zhí)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 位數字時,每三位數字一組,組間空1/4 個漢字,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和標準號不分節(jié)。
10.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紐);⑨概率用英文大寫 P(P值前需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⑩樣本數據用英文小寫n。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1.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12.簡化字以國務院 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通常可參照新版《新華字典》。
13.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文內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順序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再在文末參考文獻表內依次列出。文后參考文獻量:論著不少于25條,短篇論著不少于15條,綜述原則上不限(不得少于35條)。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為1~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出前3 名,其后加“等”(日文加“他”,英文加“et al.”,俄文加“идр”)。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要求:中英文文獻中的標點符號均在英文輸入狀態(tài)下錄入,然后空1個字符;英文文獻中的“et al.”和刊名用斜體。
1.論文要求:2版起發(fā),每篇不得低于4500字符;來稿應主題突出、內容充實、觀點明確、資料詳實、論證嚴密、邏輯清晰、語言文字合乎規(guī)范,有獨到見解,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實踐借鑒價值(來稿一律采用電子版本word文檔);
2.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3.本刊編輯部對所有來稿保留編輯、修改、刪節(jié)或節(jié)錄權,若不同意請事先說明??l(fā)按來稿先后順序。如出版一個月后仍未收到樣刊者,請與編輯部聯系。
4.本刊發(fā)表的文稿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文責自負。嚴禁抄襲、剽竊等行為,如有違反,按有關規(guī)定處理。請勿一稿多投。
5.來稿均經過學術不端檢測,抄襲率30%以內,文章內容符合本刊的稿件予以刊登發(fā)表。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