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診所對中國法律的適用性
(1)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眾所周知,法律診所一直強調西方提倡的動手能力[1]。法律診所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課堂,學生在診所教育中進行團隊合作和討論,共同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學生參與度高,積極性強,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雙贏局面。同時,在接觸真實當事人和真實案件的過程中,可以學習與當事人的談判技巧、文件寫作等必要的法律專業(yè)技能,從而拓寬視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鍛煉解決問題的邏輯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些都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此外,這種訓練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盡快適應自己的工作角色,有利于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
(二)推進教育模式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一直倡導“教學”的單方面?zhèn)鞑?,而忽視了“教學”與“學習”的互動。法律診所強調“教學”與“學習”的互動。在診所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獨立學習和運用法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法律診所“教學”和“學習”的氛圍中,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緩解了單一的評價方法――考試帶來的緊張與相對關系。最后,診所教育也將教師的教學重點從單一的知識教學轉移到兼顧實踐經驗的教學。
(三)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塑造
“水門”事件給美國社會帶來了震驚,人們看到了美國律師道德的喪失,不亞于一場精神地震。1932年,埃利特·奇塔姆描述了一種教授道德規(guī)范的方法:律師、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被視為對司法公正負責的公共機構,將學生引入律師行業(yè),并向他們介紹律師阻礙或促進人們期望社會變化的能力[2]。也就是說,只有當有真實的當事人和真實的案件時,學生才能以后被愛德蒙·卡恩稱為“用戶心理”來對待[2]??傊?,法律診所無疑是塑造職業(yè)道德的最佳載體。通過接觸真實當事人,解決真實案件,學生可以無形中塑造職業(yè)道德,形成思維模式。大多數(shù)法律診所都與法律援助相結合。在做法律援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幫助弱者來體驗自己的責任,這也是一次次無形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為今后職業(yè)道德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